浅谈当代留守儿童的生活
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留守儿童”,随着1985年的“打工潮”的兴起而开始大规模的出现。在这几十多年来,留守儿童数量不仅增大了,而且留守儿童在生存状况、心理状况、教育状况上暴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多年来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无力,使得这些教育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大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家庭、学校的各个方面,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的生活
(1)留守儿童面大。父母双方外出打工:12.1%;父母一方外出打工:51.8%;单亲和孤儿:6.2%。
(2)监护不能落实。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占56%;无人监护占26%;其他亲戚监护占18%。
(3)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32%的留守儿童双休日的生活水平与在学校寄宿差不多;
(4)父母亲情淡薄。36%的留守儿童与父母不是经常联系;与父母双方经常打电话的占18%;父母经常给我打电话只占46%。
(5)家务劳动繁重。80%的留守儿童在双休日要做家务劳动;52%的留守儿童要在双休日做饭。90%的留守儿童自己洗衣服。
(6)老师关注太少。本期以来,46%的留守儿童还没有老师找他谈过话。
(7)学习压力很大。50%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30%的留守儿童明显表示学习成绩不好;部分表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
(8)心理压力太大。60%以上的留守儿童表示为不会做饭,不会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见,思念父母,16%的留守儿童为今后的生活着急,部分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失望、羡慕别人;烦恼,既要照顾自己,还要为家里弟妹、外婆的生活安排,家里的大小事务由自己处理;得不到同学不理解;有时遭别人歧视等。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 亲情的遗失及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对子女来说是一种亲情的遗失。中小学学生正是心理道德品质形成的黄金期,而父母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它简单明了的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个年龄段正是孩子们行为动作的形成期和熟练期,作为父母则是孩子们最好的榜样,因此也是他们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但依农村现状,青壮年们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他们急于赚钱养家糊口却忽略了对孩子们的管教,使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一些坏习惯。而且很多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严重点的则产生了厌学逃学现象。父母与孩子们缺乏沟通,缺少从正面教导孩子们的机会,往往会使其误入歧途,再加上外界的诱惑,自我控制力又较差,很多留守儿童成为了问题少年。
2、 隔代抚养及隔代教育 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将子女托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由祖辈抚养的孩子们虽然得到应有的宠爱,但这终究抵不了父母的爱护。我们常说的‘隔代亲’就是指祖辈们对孙子们的疼爱远远超出了对自己子女的爱护,再加上年老顽固更是一心为孙子们着想,于是这些祖辈们就特别宠爱孙子们,甚至制止子女打骂孩子,这样过分的疼爱成为一种溺爱,从而助长了孩子们的一些坏习性。 由于种种原因,祖辈们大多是文盲,思想守旧陈腐,因此他们教育起孩子们来无疑是一种缺陷。中小学这个时期的教育必须既重视课堂教育,更应重视家庭教育,而在农村,恰恰缺少这种家庭教育。祖辈们知识匮乏,做事墨守陈规,再加上新课改新课标的实施,学生们学习的内容日新月异,他们在家不懂时需向家人请教,但祖辈们很多时候根本不会或将错误的方法教给孙子们,这些在青少年的教育上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弊端。
3、 学校教育教学制度的不完善 现下学校教育教学大多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育。使文化知识得到提高的同时却忽视了另一种教育——精神教育。 所谓精神教育在我认为就是一种心理教育,一种社会教育。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少开展心理教育课堂或根本不开设,这造成了广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低,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本身无父母的长期陪伴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自卑心理,本身较脆弱,再加上学校缺少这样的教育,这就从根本上造就了他们脆弱的心灵。另一方面学校在法律知识的宣传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很多农村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少宣传法律知识,这使不少心理脆弱的留守儿童法律意识薄弱,容易进入盲区甚至走向犯罪。
留守儿童的解决办法
1、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离不开政府的协调与投入。政府在改革重要完善机制,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大力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
2、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只是个人的事,而是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有效整合社会各个方面的有利资源,共同致力于解决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全社会要净化农村文化市场和治安环境,对农村网吧、游戏厅和娱乐场所进行严密监督。
3、重点关注家庭教育。家庭依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重要点,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础。父母和家庭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否外出务工,父母都应给予儿童成长中的指导与关爱。首先在外出安排上,父母应尽量维持家庭功能的完备,父母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在外出期间增加回家的频率,通过各种通讯工具与子女增进交流沟通;父母和监护人应与学校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时刻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为儿童创造有利的学习空间和氛围,给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引导与情感关怀,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
4、更加关注学校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需要学校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创办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的创办不仅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便利的住宿条件,也为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能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奠定了基础,寄宿制学校还能够是留守儿童在同学和老师的互帮互助中感受“大家庭”的幸福与温暖。
学校在日常活动中,做好各项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工作。首先,学校要明确职责,建立教育管理机制,在学校搭建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的运行平台;其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转变对留守儿童的看法,多与之交流,在教学活动中多渗透亲情、情感教育,开展多项活动来弥补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问题;再者,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加强道德的教育,采用感恩行动、榜样教育进行德育教学;最后,搭建心理健康平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留守儿童在一定时期内的存在是必然的。留守儿童现状与教育问题,不仅涉及上千万的儿童,还涉及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在教育问题上不仅要重视速度,更要重视质量。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社会转型期中各种社会问题在教育层面的并发症,既包含着经济社会转型产生的新问题,也包含着既有教育体系本身的问题。
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涉及我国义务教育的问题,而且牵涉到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社会、个人都必须发挥各方的作用,采用正确的方式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努力探索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新的途径,不要再让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中国人心中的痛。